央视“科教频道”摄制组走进方城县博望镇
2022-03-04 17:16:13 来源: 凤凰网河南
关注河南热线

“同学们,这里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初出茅庐荣立头功的古战场博望坡,这棵古柘树是当年火烧博望留下的唯一幸存者……”“博望锅盔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发明的行军干粮,类似于现代的压缩饼干……”

3月1日,春光明媚,暖风和熙。以三国古战场闻名天下的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拍摄团队在千年古柘树下讲解、参观;15名中学师生走上街头,围着叫卖“博望锅盔”的三轮车品尝美味,听取老师叙说历史;三四架摄像机用不同角度记录和还原历史——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在录制《跟着书本去旅行》专题教育片的场景。

据《三国誌》《资治通鉴》《三国演义》记载,在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慕名到南阳卧龙岗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上任后以火烧博望、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三把火”,使曹军大伤元气,稳着了三国鼎力的大局。如今的博望镇就是第一把火火烧的博望坡的古战场。

博望屯被火焚烧后,留下了千年古柘树、一步三眼井、张骞桥、白马寺、硝土坑断面、梅林、夏饷铺、隐山等文物古迹,也留下了“博望锅盔”、“博望火烧”等传统美味食品,以及许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博望锅盔”是最具代表性,并被纳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原名吃”。

传说当年火烧博望后,适逢天气干旱,水源奇缺,驻军造饮困难,军心不稳。面对这种局面,负责镇守博望的关羽无奈,只好派军士向诸葛亮问计,诸葛闻报,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随即草书一封,装入锦囊,让军士带回。关羽接过锦囊一看,“大喜过望”。《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锦囊原文是:“取干面,兑少水,锅炕之,食为盔,饷将士,稳军心……”接着,“关羽令军士如法炮制,果然得盔”。此品大如盾牌,重约5斤,食之酥香爽口,以此稳定了军心。

至今,“博望锅盔”成为传承千年的地方名吃,是当地居民常吃常鲜的美味食品,也是远近游客游览博望的首选食物,还被海外游客带回家乡,让“老外”们以饱口福。

古柘树本属冠木型植物。当年在博望城四周栽满了柘树,形成“刺寨”。诸葛亮巧借“刺寨”作文章,头一年命军士将泥土与草子和成弹丸,趁午夜用弹弓将弹丸射入“刺寨”之中。来年春季草籽萌芽,将“刺寨”长得密不透风。冬季,杂草干枯,诸葛亮命军士将火种射入“刺寨”,迅即燃起通天大火,并引燃城内粮草、房舍,倾刻间将夏侯憞十万守军烧得尸横遍野,也使得“四十五里博望屯”面目全非,只留下一棵长命的柘树留存至今。

据“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摄制组导演庄倩介绍,此次拍摄的主要区域是南阳市卧龙岗、方城县博望镇和新野县的有关景区,此次拍摄的专题片旨在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世人了解华夏古国1700多年前那段充满神话的辉煌历史,让我们读取历史,记着乡愁。

在博望镇拍摄期间,摄制组成员在紧张工作的同时,也现场品尝了“锅盔”美味。陪同录制的方城县委宣传部一级主任科员金海林说:“千年博望的历史令方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央电视台到博望拍摄专题教育片,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让人们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更能激发群众的爱党爱国之心,调动全县人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啊!”(供稿:张栋察 李善喜)

责任编辑:hN_0155